浅谈中国鞋业行业
发布时间:2013-02-26 新闻来源:一览鞋业英才网
说起中国的鞋业,大家都可以想到什么特步、三六一、乔丹、李宁这些运动鞋,还有奥康、红蜻蜓、达芙妮这些时尚皮鞋或休闲鞋,中国的鞋业就是生产量是特别巨大的,这就决定了中国的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轻工业行业。目前,我国鞋品牌成集群式态势发展。总的来说,可分为四大集群:
一是以广州、东莞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,主要生产中高档鞋;品牌代表:新百丽、星期六、兽王、新虎威、SKAP等。提及广东鞋业,人们无不为之惊叹。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生产基地,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品牌商、代理商、经销商都会定期聚集到这里,或是为了获取最新的流行趋势,或是为了下一二季的鞋子下定单,或是为了寻求新的合作伙伴。总之,广东的鞋业总是热闹着、繁忙着、时尚着,你看不到它的停歇、悠闲,但也正是这不停的忙碌给广东的鞋业带来了诸多的问题。因为急着赶路,而忘记了静下心来欣赏一下周围的美景;因为太过匆忙,而没能理一下思路做更长远的思考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要“居安思危”的道理。
二是以温州、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基地,主要是生产中低档鞋;品牌代表:奥康、红晴蜓、康奈、意尔康、吉尔达、庄吉、FED等。鞋业是温州的支柱产业之一。目前,温州拥有各类鞋业生产企业4300多家,从事鞋业有关的工作人员40多万。2008年,温州鞋产量20亿双以上,约占全国产鞋总量的四分之一,并且每年保持10%左右的递增速度。温州市制鞋业以皮鞋制造为强项,以制造男鞋为主,并生产女鞋、胶鞋、童鞋注塑、拖鞋、特种鞋等为重点,皮革机械、皮革化工、鞋用材料、设计鞋类等配套行业齐全,成为全国重要的皮革制品生产和出口基地。不过目前温州鞋业也出现了一些问题:像用工紧张状况、人才匮乏储备不足、部分鞋企出现了向中西部转移的动向、缺乏鞋业跨越的公共平台、缺乏上市企业、外贸转内销,竞争激烈等问题制约着温州鞋业的发展。
三是以成都、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,主要生产女鞋;品牌代表:艾民儿、凯奇、红草帽、丹露、卡美多。成都鞋业是以女鞋制造为主。以女鞋制造为主,其中又以女靴生产为主。女靴(占全部成都生产的女鞋主要分为四产量的60%)四季鞋(占全部产量的15%)单鞋(占全部产量的15%)、凉鞋(占全部产量的10%)。成都的鞋是以外销为主。成都的皮鞋以为跨国公司贴牌生产为主,主要出口俄罗斯、东南亚、东欧为主,在欧盟也有一定市场,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皮鞋品牌至今仍寥寥无几。成都的生产企业数量多。成都的生产企业相对集中。成都市皮鞋、鞋材企业和专业市场主要集中在武侯区,聚集了成都80%以上制鞋企业,直接从事制鞋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到600家,涉及鞋类相关产业的企业4000余家;皮革生产主要集中在崇州市,产业集聚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,有利于产业链的配套和完善。
成都的鞋业发展也凸显了一些问题:缺少知名企业和品牌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、配套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、鞋业企业“长鞭效益”明显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下。
四是以福建泉州、晋江等地为代表的鞋业生产基地,主要生产运动鞋;品牌代表;安踏、红星尔克、361°、德尔惠、富贵鸟、木林森。制鞋业是晋江的主导产业,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.在经历了从小到大,从家庭作坊向现代企业发展的艰难创业过程之后,基本形成了厂房标准化、管理现代化、生产系列化、效应规模化的格局。成为全国制鞋主要基地和世界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。2001年3月19日,晋江被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等四家机构联合命名为“中国鞋都”。目前,晋江全市有鞋业生产经营企业3000多家,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,年产量近5亿双,年产值超百亿元。鞋类产品生产形成了品种繁多,规格齐全的格局,有运动鞋、旅游鞋、凉鞋、胶鞋、休闲鞋、时装鞋、登山鞋、珠拖鞋、旱冰鞋、劳保鞋等数百个品种和规格,其中运动游泳鞋占全市总产量的60%以上,占全国旅游、运动鞋总产量的1/4。制鞋业的整体规模优势已经很明显。但是.晋江鞋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,如企业规模普遍偏少,行业内耗严重等,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晋江鞋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,影响了行业的整体效益。
中国的鞋业的四大集群各有各的优势,也各有各自发展的瓶颈,所以,要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鞋业生产和市场开发,针对各自的困难来采取相应具体的措施来应对,我想,这对中国的鞋业是大有裨益的。
中国的鞋业从总体上来说,潜力还是巨大的,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,但是中国的鞋业还任重道远,因为中国的鞋在国际上没什么知名的品牌,生产的鞋子大多还是中低档水平的,人们熟识的国际品牌一般都是外国货,所以,中国的鞋子要在产量上有优势,还要在质量上,品牌上争创品牌,彻底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。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分享到: | 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